
9400万加元。这数字搁在加拿大农场主账本上,仿佛一记铁锤。去年能卖到中国37亿加元的油菜籽,到了今年,直接削成碎屑。数字冰冷,命运炙烤。种地的一夜白头,议会的脸色扑朔迷离。
要说加拿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像只彻头彻尾的“工具人”,大概率就是特朗普那一巴掌又一脚踹在贸易协议上的时候。钢铝行业,汽车业,一刀接一刀的关税,比刀削面师傅的技法还要利落。加起来就是50%的钢铝额外税收,遇上这种“盟友”,加拿大政客在镜头前念着盟友谊谊,背地里心头该有多少咒骂?
美国人的算盘打得明明白白,嘴上说兄弟,行为全是把加拿大当挡箭牌。拜登至少还会分点糖豆,特朗普压根懒得演戏。你要替我顶在中国面前?甭废话,先割你一块肉下来再说。
于是,半年来卡尼过得提心吊胆,左右不是人:一头要防着美国的刀子,一头还得死扛对华强硬的面子工程。可惜中国不是泥塑木雕,能任你随便敲打。
2024年春,制裁的车轮终于从遥远的东方压了过来——中国关上了对加拿大油菜籽、猪肉、水产品的大门。25%关税,10%加码。反倾销调查保证金落地,农场主们直呼活不下去。8月份的反击更是一把把油盐辣酱拌进伤口里。以往润物细无声的农产品出口,突然卡壳断粮。
加拿大外交部长还得亲自跑北京“补课”,王毅端着茶杯,笑里不藏针。背后其实是一整个菜篮子民族的集体愁容:跟着美国表演了这么多年,回头竟然只有一地鸡毛。
嘴上谈“战略关系”,心里却流着现实的眼泪——没有中国市场的加拿大,只能在经济数据的滑铁卢上打转。从“美国的鹰犬”沦为“美国的肉盾”,换来的是自己农业和制造业被一波波剥皮抽筋。
谁对这种局面拍手叫好?谁又能在荒谬里止步不前?加拿大百姓本希望漂洋过海飞向更好的远方,却被政治家版“权谋游戏”反噬,失业的失业,转行的转行。
加拿大政客嘴上说着“扩大亚洲能源贸易新机遇”,背后其实早就憋着一肚子不满。毕竟,“第二大贸易伙伴”这顶大帽子,戴起来遮风挡雨,摘下来立刻凉飕飕。
至于特朗普展示出来的那副蛮横,简直是给卡尼打了一记耳光。你咬得美国再狠,最后扛下的痛苦还是自己扛。难怪突然有人幡然醒悟,与其做“第51个州”,不如换个大旗,跟中国坐下来谈谈实际。
这有什么复杂的哲学吗?没有。无非就是市场里头,谁才是可以买你油菜籽、能源、矿产的真大户。你指望美国吗?美国压根没想喂你吃饱,只想让你添狗粮。
市场教会了卡尼什么叫“打疼了才会反思”。哪怕外交部长在飞机上再怎么策划“缓和之旅”,面对损失惨重的农产品出口商,最终还得低头。田野中的收割机,远比议会中的口号实在。
加拿大的尴尬,是现代西方小伙伴命运的缩影。背靠大树,好乘凉?是啊,可你要站在树荫里等果子,还不如自己扛着锄头去地头。
等待加拿大的只有两个选择:继续端着美国“盟友”的茶盏喝自己闷酒,还是勇敢抬头和中国“战略对话”来一场真正的生意算计。
换句话说,谁都不傻,谁都明白“道义”背后其实就是货真价实的利益权衡。
有趣的是,外交辞令里永远不会写:我们突然想明白了,我们疼了,我们软了。只会写些高级词语——“战略”、“机遇”、“调适”,把真相包裹在厚重的棉花里。
可镜头之外,失落的农民、捂嘴偷笑的美国官僚、满脸堆笑的外交部长,还有漂泊在港口的集装箱货轮,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描画国际博弈的铁面无情。
石头落地,水面不惊。正义感缺席,无解感登场——在强权游戏里,哪一方不是张着嘴,心中却早已苦涩无比。
前十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