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地铁充电宝新规来了?多地已有要求#近日,民航局发布新规,自6月28日起禁止携带无3C标识、标识模糊或被召回的充电宝登机,这一规定不仅让航空出行多了道“安全关”,也引发市民对地铁充电宝携带规则的关注——地铁是否要执行类似新规?记者调查发现,多地地铁早已针对充电宝制定了具体要求,核心围绕“安全”展开。一、多地地铁规定现状:5城有明确要求,3城无特别限制针对“地铁是否查3C”“容量有没有限制”等问题,记者联系了8个城市的地铁客服,结果显示:• 5个城市(石家庄、合肥、武汉、重庆、广州):对充电宝的额定容量及数量有严格要求。例如合肥地铁规定,单品锂离子电池额定能量值不得超过100Wh(约5V/20000mAh或3.7V/27000mAh),每人最多携带2个;石家庄地铁则允许携带不超过100Wh的充电宝,最多3个。• 3个城市(北京、上海、杭州):表示对携带充电宝无特别规定,但提醒乘客注意产品安全。二、地铁规定的核心:容量、状态、3C一个都不能少从南昌、合肥等城市的最新规定来看,地铁对充电宝的限制并非“一刀切”,而是聚焦安全风险点:• 容量红线:几乎所有有规定的城市都将100Wh作为“不可逾越的线”,超过则禁止携带(因100Wh以上的充电宝能量较高,易引发安全隐患);• 数量限制:每人携带符合要求的充电宝不超过2-5个(因城市而异),避免大量携带增加风险;• 状态与资质:禁止携带鼓包、漏液、变形、过热等状态异常的充电宝,以及无品牌、无认证、无参数标识的“三无产品”。虽然多数城市未强制查验3C标识,但3C认证仍是判断产品是否合规的重要参考——无标识或标识模糊的产品,安检时容易被劝退。三、安全携带小贴士:出门前做好“三步自查”为避免因充电宝问题影响出行,专家建议市民出门前花1分钟做“三步自查”:1. 看认证:优先选择有3C标识的正规品牌(如华为、小米等),避免购买“三无”产品;2. 查功率:通过“电压×容量”换算额定能量(例如5V/20000mAh的充电宝,额定能量=5×20000÷1000=100Wh),确保不超过当地规定的“红线”;3. 查状态:检查充电宝外观是否完好,有无鼓包、异味、漏液等异常(若有,立即更换,不要抱有“侥幸心理”)。结语:平衡安全与便利,是地铁规定的核心地铁作为城市“流动的客厅”,其充电宝规定的本质是在公共安全与乘客便利之间找平衡。虽然目前未像民航那样强制查验3C,但容量限制、状态检查仍是保障安全的关键。市民在携带充电宝时,应优先选择正规产品,遵守当地规定——既能满足手机充电需求,也能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。地铁充电宝新规/3C标识/容量限制/安全携带/轨道交通规定
前十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